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政策率先在北京落地。6月15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医保局获悉,自7月1日起,包括促排卵检查、宫腔内人工授精术等在内的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将纳入北京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甲类报销范围。
业内分析指出,甲类意味着16项辅助生殖技术花费可以进入医保报销范围,再按职工居民门诊医保比例报销,最高可省下数万元的花销,让更多想要孩子但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拥有做试管婴儿的机会。另外,辅助生殖纳入医保,也将给辅助生殖相关企业带来利好。
16项技术纳入医保门诊甲类报销
北京市医保局表示,北京将16项涉及人群广、诊疗必需、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甲类报销范围。新政策将为有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服务需求的参保人员提供费用保障支撑。
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具体包括促排卵检查、精子优选处理、精子优选处理-密度梯度离心法、宫腔内人工授精术、精液冷冻复苏、经阴道穿刺采卵术、胚胎形态学评估、囊胚培养、体外受精胚胎培养、胚胎移植术、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单基因病诊断、染色体疾病的植入前胚胎遗传学检测、囊胚/卵裂球/极体活检术、睾丸/附睾精子分离、冷冻胚胎复苏等。
具体报销多少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称,按照国家医保政策规定,北京本次将16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甲类报销范围”,意味着16项辅助生殖技术花费可以进入医保报销范围,并按医保比例报销。
而根据北京医保局发布的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表价格细则,最便宜的项目促排卵检查需要100元一次,最贵的项目胚胎单基因病诊断,每个胚胎需5050元。
“这些都是单次的价格,但通常试管婴儿不一定一次就能成功,多次进行的话省下的花费将高达数万元,可以让更多想要孩子但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拥有做试管婴儿的机会。”一位做过试管婴儿的杨女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同时,北京新生儿医保待遇实现出生即享。父母一方为北京户籍的新生儿,出生后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可在北京定点医疗机构实时结算。个人只需缴纳自付费用,无需全额垫付医疗费用,进一步减轻婴幼儿家庭未及时参保医疗费用垫付压力。
16家定点医院提供报销服务
目前,北市具有辅助生殖技术资质的医疗机构共18家,其中医保定点医疗机构16家,非医保定点医疗机构2家。在16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规定报销,16家医院分别为: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北京家圆医院、北京美中宜和北三环妇儿医院。
此外,已购买2023年北京普惠健康保的适龄已婚女性参保人,经指定医院医生诊断后,如需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生育,可凭医生诊断证明和处方,到指定药店享受一个促排和一个移植周期的6折特定辅助生殖药品用药权益,包含促排卵用药(果纳芬)、拮抗剂方案用药(思则凯)、黄体支持用药(雪诺同)等3款药品。一年的药品折扣权益,最高可以减免5000元。
而就大众关心的外省市来京就诊患者发生的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是否报销问题,北京市医保局表示,根据国家医保局异地就医政策有关规定,外省市参保人员来京就医门诊直接结算时,诊疗项目是否报销按照北京市政策执行,是否享受门诊报销待遇以及支付比例按照参保地政策执行。因此,外省市参保人员来京就医门诊直接结算时,发生的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属于医保报销范围内,是否享受门诊报销待遇以及支付比例需咨询参保地医保局。
分娩镇痛入医保有望在未来落地
实际上,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早有规划。早在2023年初,针对关于建议将不孕不育治疗纳入免费医疗的提案,国家医保局便有所答复,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并鼓励中医医院开设优生优育门诊,提供不孕不育诊疗服务。
国家医保局表示,医保部门始终高度重视人口问题,目前已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如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提升了部分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该局提出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努力减轻不孕不育患者医疗负担,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就在今年6月1日,辽宁省辽阳市医保局、辽阳市人社局也转发了《关于调整辽宁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医疗服务项目目录的通知》(辽医保〔2023〕33号),其中规定,自2023年7月1日起,辽宁至少17条有关辅助生殖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生育保险支付。
整体来看,北京和辽宁将成为率先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的两个地方。
不过,辽宁和北京此次纳入医保辅助生殖技术中皆不包含此前国家医保局提出的分娩镇痛项目。一位医院内工作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一项目未来也有可能逐步在各地纳入医保。
千亿市场可期
随着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的落地,辅助生殖产业也迎来了利好。
从产业链上看,辅助生殖产业链上游市场参与者为辅助生殖材料供应商,包括辅助生殖用药,辅助生殖检测试剂、取卵针、冷冻液等耗材、在整个辅助生殖的过程当中(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IVF),均需要相应的药物进行辅助支持;在辅助生殖市场中,药物的费用占到34%;中游环节主体为IVF服务提供商.包括公立医疗机构与私立医疗机构等,由于中国辅助生殖行业发展期较短,且医疗属性强、壁垒较高,因此超过90%的医疗机构,具有资质者为公立的医疗机构,产业链下游涉及辅助生殖行业相关的平台机构及接受人工授精和试管娶儿VF服务的患者。
我国作为辅助生殖的新兴市场,近年来维持较高的增速。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辅助生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2017年以来,中国辅助生殖行业市场规模由22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7%。目前“三孩”政策出台,市场服务需求增加,将会进一步刺激中国辅助生殖市场增长,预计2023年中国辅助生殖市场规模将达690亿元。
据《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指导原则(2021版)》计算,截至2025年,我国辅助生殖机构数或将达到616家,其中开展PGT的机构将从现有的78家增加到185家。